股票配资开户

莫斯科保卫战:180万德军围攻!苏联为什么能够绝地反击?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02-12 05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70

“俄罗斯虽大,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,因为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。”

这是苏联红军某部连指导员克洛奇科夫·季耶夫的话,也是二战时期广为流传的一句话。

1941年11月7日,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,无数苏军冒着大雪接受了检阅。

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阅兵,当时180万德军已经推到了莫斯科几十公里之外,莫斯科保卫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,苏联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。

红场的阅兵仪式本来是为了纪念十月革命的爆发,然而在纳粹德国即将对莫斯科发动进攻之时,斯大林不仅没有取消这场阅兵仪式,反而如期进行并在阅兵仪式上发表了演说。

自从希特勒发动战争以来,纳粹德国还没有输过一场大规模战役。在这之前,德军的战绩包括1小时征服丹麦,1个月之内灭亡波兰、比利时、挪威、荷兰,就连当时号称陆军最强的法国也才抵抗了39天。德军所到之处未尝败绩,到处流传着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。

在苏德开战之前,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数次警告过斯大林,德军可能会入侵苏联,然而斯大林错误估计了国际形势,将其称之为毫无理由的谣言。结果苏联在战前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备战,这让苏军在开战初期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与失败。

等到莫斯科战役以前,已经有二百多万苏联红军被德军歼灭,之前的苏德双方的数次战役都以苏军的失败告终,这些失败让苏联的内部一片颓废。

在莫斯科市内,已经有不少意志不坚定的官员,趁机带着财产与家眷逃跑。

斯大林明白,苏军的内部对德军普遍存在恐惧感,一旦苏军军心涣散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。而莫斯科能否顶住纳粹德国的压力,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十分关键,这就是为什么斯大林要举行阅兵,目的就是为了重振苏联红军的信心。

德国的决策错误

1941年6月,希特勒开启巴巴罗萨行动,纳粹德国纠集190个师320万大军,配合3700辆坦克向苏联发起大规模的进攻。

由于事前苏联没有进行备战,所以在刚开战的时候苏联吃了大亏。

在开战的第一日,德军通过空袭大规模袭击了苏联的军用机场,导致苏联上千架飞机在这场空袭中被炸毁。开战后仅三个星期,德国已经推进了苏联境内600公里,苏军损失惨重。

关于下一步德军的进攻方向,希特勒与德军中央集团军司令部爆发了激烈的争论,当时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许多德军高层认为,德军应该首先进攻莫斯科。

古德里安认为,莫斯科是苏联的工业区,一旦莫斯科被德军所攻取,那么苏联的军事工业将会受到极大冲击。更何况莫斯科的交通优势极大,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要道汇集点,其铁路系统向周围呈放射性延伸。

如果不能趁着当前闪电战,在苏联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迅速占领莫斯科,那么将会产生十分可怕的结果,再有几个星期冬天就要到了,届时苏联所有兵力和资源都可以轻易向莫斯科集中运送,整个东线的军事行动就会陷入泥潭,这样战争就会被迫变成持久战。

只要能够占领莫斯科,德军就能突破苏军的防线,苏军将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与反攻,所以莫斯科应该是德军下一步的进攻方向。

比起莫斯科,希特勒更希望占领列宁格勒与乌克兰,列宁格勒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摇篮,希特勒认为占领这个地方能够打击苏联人的士气。

而乌克兰在那时候还不是现在的欧洲最穷国家,而是拥有着极为丰富的战略物资,是苏联的的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,希特勒希望占领这里来解决德军的补给困难。而且在基辅方向,苏军拥有八十余万兵力,希特勒担心在德军攻打莫斯科的时候,苏军会从侧翼包抄德军。

所以希特勒不听手下的劝告,执意选择了派出大军南下攻打基辅。

所以在二战结束以后,许多战败的德军将领说,如果不发生基辅战役,他们本来可以占领莫斯科,他们在基辅拖延了数周的时间,这对于德军的攻势来说是非常致命的。

当德军再次向莫斯科方向推进的时候,秋雨季节已经来临了,东欧大平原的土地开始变得坑坑洼洼,这对于德军装甲师的行动来说是一份煎熬,于是德军的行进开始慢了起来。

面对德军对莫斯科方向的推进,眼看莫斯科保卫战即将爆发,朱可夫被斯大林临危受命为保卫莫斯科的西方军总司令,事后证明这是一项相当英明的决策。

为了阻挡德军的进攻步伐,朱可夫进行了大规模军民动员,动员了莫斯科及周边地区45万人修建了五道防线。其中包括320公里的反坦克障碍物防线,以及250公里的反步兵障碍物,这些防线后来有效地拖延了德军的进攻步伐。

直到后来,莫斯科的冬天来临了。

似乎是上天的眷顾,这一年莫斯科的冬天来的格外的早,至少提前了一个月的时间。

这种气温对于德军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。

盲目自信的德军相信在冬季之前会结束战役,所以并没有事先准备过冬的冬装。与穿着保暖的苏联军队相比,穿着单薄军装的德军们,不得不在平均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下对莫斯科发起进攻,大量德军被严寒所冻死或者变成了残疾。

德军因为寒冬所造成伤亡甚至超过了与苏军战斗的伤亡。

古德里安在战前的预言得到了应验,德军在奔袭了苏联国土上千公里之后,到达莫斯科之时已经是强弩之末。德军需要承担巨大的补给问题,即使德军想要补充过冬的服装以及作战的武器弹药也非常困难,很多后勤无法充分补给前方,这让德军难以对莫斯科发起有效攻势。

而苏军就在家门口进行作战,凭借着莫斯科的铁路网络,大量的军备物资都可以运送到莫斯科,所以苏军的补给更加容易。时间拖得越久,对苏军就越有利。

于是这一场战争被迫变成了消耗战,而苏联最不怕的就是消耗战。

在苏德战争开战之前,希特勒和手下进行了极为周密的计划,他们计算苏联的人口、军事实力以及工业资源,但却无法计算苏联的核心凝聚力及苏联体制那恐怖的动员能力。

按照之前德国的战争经验来看,一旦数个方面军,几百万大军被集中围歼,那么一个国家将无法组织起反抗能力,很快就会选择投降。

法国战役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点,由于法国战役的胜利太过于迅速,以至于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对苏联产生严重误判,严重低估了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凝聚力,他们无法想象苏联在丧失了数百万大军的情况下,还能迸发出的这样的战斗意志。

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二战中,一战也是如此,一战的失利让沙皇召集国内的农民到前方去填线,结果那些临时招募的士兵很快选择了哗变,最终沙皇含恨饮泪地下室。

但苏联不是沙俄,在苏联先进的社会主义体制下,苏联动用了一切所有能够动用的资源,将这些所有资源都投入到战争当中。苏联的凝聚力也不同于沙皇,即使在数百万军队被歼灭的情况下,苏联也能通过战争动员迅速组织起几百万大军。

当十几个师被德军击败以后,苏联转瞬间就会再次组建十几个师。

结果德国悲剧地发现,尽管德军在闪电战的突袭之下,苏军被打的节节败退,甚至苏军数百万大军都被德军围歼,但是苏联的军队却越打越多。

德军总参谋长弗朗兹哈尔德无不悲哀的说:“我们最初计算敌人大约有200个师,而现在查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。”

这时苏联领土广大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,领土广大代表具有极深的战略纵深。像法国这种国家由于领土过于狭小,一旦自身几百万大军精锐主力被敌方全歼,当德军占领法国的核心地区,那么法国除了投降以外别无二法。

但是苏联的领土太大了,莫斯科距离苏德边境足有上千公里的距离,这意味着苏联拥有广大的东欧大平原与进行德军周旋。苏联即使在经历了初期的惨败,也有充足的资源和时间再次整军备战,说白了就是毛熊的血特别厚。

这样的结果就是战线分布的太广,德军在部分地区兵力上显得比较单薄,没有充足的兵力去填线,德军陷入了没完没了的消耗战。

当德军与苏军陷入消耗战之时,苏军在后方的兵工厂发挥了作用。

对于苏联来说,它的西部欧洲部分一直是经济的中心,大量工业都在这一片地区。虽然在开战之初,由于战场的失败,大量工业区被德军占领,但是这时苏联战略纵深的优势体现出来了,苏联在亚洲地区还拥有广大的领土。

如果西部工业的沦陷,那么苏联完全可以在大后方建立军事工厂,从而为前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军事装备的支持。其中最主要的地区就是西伯利亚地区,西伯利亚地区可不仅仅是,网友们所认为的让战俘们挖土豆的农家乐地区。

由于西伯利亚位于远东地区,所以除非苏联的欧洲部分彻底被德军攻占。否则在那个没有远程巡航导弹的年代,以那个时代德军的飞机技术,根本飞不到西伯利亚地区,所以德军根本不可能对西伯利亚造成有效破坏。

西伯利亚地区会成为苏德战争时期稳固的大后方。而苏联唯一要做的就是,防止防止日本对西伯利亚的偷袭。在莫斯科战役之前,面对纳粹德国的进攻,苏联早已经抢救性的从西部地区,迁走了大量的工业设施,面对即将爆发的莫斯科战役,苏联再次开始了搬迁行动。

苏联拆掉了莫斯科市郊的大量军工企业,并用8.8万辆汽车运输物资,安置在西伯利亚的大后方,得益于苏联在战前对西伯利亚交通设施的建设,苏联的撤离相当顺利。

这些撤离的工厂,后来为苏联抗击德军做出了突出贡献。在苏联形势最为危急的时刻,通过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运输体系,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军备物资支持,让苏军犹如久旱逢甘露一般恢复了元气。

12月6日凌晨,莫斯科战役的大反攻开始了,在经过空袭和炮火的集中攻击之后,德军的阵地开始崩溃。此战过后数万德军军官阵亡。朱可夫缴获了1000辆坦克,1434枚火炮以及其他军事装备,这场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为日后苏军的作战赢得了信心。

苏联莫斯科希特勒苏军德军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股票配资开户_线上炒股配资平台_在线配资炒股服务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365站群 © 2014-2024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